發布時間:2009-3-10 23:22:35 瀏覽:次
中國從齒輪制造大國到齒輪制造強國的發展過程就是齒輪產品標準快速提高的過程,讓企業成為標準制定的主體是必然的趨勢。
“推進我國齒輪行業的標準化工作,必須要打破計劃經濟下的思維模式,走市場經濟標準化發展之路。”齒輪專業協會秘書長王聲堂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呼吁。
他指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往往是那些創新走在前列的企業,引領著標準的發展。正是在他們的推動下,企業標準逐步上升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甚至國際標準。“這是市場經濟環境下齒輪標準化的基本特征,也是市場經濟標準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計劃經濟標準模式待改
提及中國齒輪行業的標準,王聲堂認為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全面學習蘇聯經驗的解放初期。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行業開始由政府組織貫徹齒輪60標準。
“上世紀80年代,為改變齒輪行業的落后面貌,我國開始參照ISO標準,貫徹齒輪88標準。但由于是參照,所以在齒輪的設計、工藝、裝備方面仍與國際標準有較大差距。”王聲堂表示。
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在中國有了較大發展,國家決定等同采用ISO標準。但由于在等同或等效問題上爭論不休,中國齒輪行業延誤了貫徹ISO1995標準的最佳時期,名義上貫徹但實際上并沒有改變思路,致使齒輪的手冊、教科書、設計以及裝備等標準觀念落后,至今許多企業仍然停留在齒輪88標準的認識水平上,影響了齒輪產品趕上國際水平的進程。
“我國走市場經濟的發展道路已經30年了,但齒輪行業的標準化工作還在繼續計劃經濟的思維模式。”采訪中,王聲堂一再強調。
他告訴記者,計劃經濟體制下標準由政府推動貫徹,政府是標準化的主體。“幾十年計劃經濟的結果,在我國形成了國際標準高于國家標準、國家標準高于行業標準、行業標準高于企業標準的遞減模式。企業缺少提高標準的動力,齒輪產品與國際產品差距拉大,最終導致行業重復引進,難以停止。”
“目前,中國齒輪行業存在的計劃經濟的標準思路和組織模式必須改變。”王聲堂在多個場合一再呼吁。
市場經濟環境下,標準更新快、產品換代快、技術創新快,其原因是市場經濟標準發展的動力是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是競爭的主體,也就是標準的主體。市場競爭推